5856資訊網---->彼得·林奇 | ||||||||||||||||||||||||
|
||||||||||||||||||||||||
勤奮的兔子——彼得·林奇-2 | ||||||||||||||||||||||||
林奇以七十年代初的大熱門股寶麗來(相機)為例,它在1973年一年內就損失了90%的市值。寶麗來是家大公司,流動性很好,誰都有把握在短時間內出售大量股票,而且它下跌了3年,任何人都有機會離場,但為什麼最後還是有幾個專業投資人士沒有離場呢? 到了80年代末,汽車股露出敗象,1987年,林奇減少了汽車股的倉位,到了1991年,汽車股票從它們前期高點下落50%之多。由於中國汽車股在2003年和2004年經歷了大喜大悲的日子,林奇的這些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汲取。 看好中國汽車股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它也會重複中國彩電在90年代中期的故事,產品持續產暢兩旺,在中國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如果我們仔細捉摸林奇下面的一番話,可能犯的錯誤會小些: “經常被誤認為是藍籌股的汽車類上市公司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買入一家汽車類股票並把它捂在手裡25年,就像是飛躍阿爾卑斯山一樣,你可能會從中獲得收益,但無法像登山者那樣享受到全部上上下下的樂趣。”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汽車股不是消費類股票,不是家電股,它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 由於2003年和2004年也是中國周期性股票大行其道、又因宏觀調控而分崩離析的階段,所以,我們對剛遠去的經歷並不陌生。又由於中國主流投資界“國際化估值”理論,對於市盈率異常重視,覺得低於市盈率的周期性股票很安全。事實上,週期性股票的市盈率並非越低越好。林奇對此深有體會:“當一家週期性公司的市盈率很低時,那常常是一個繁榮期到頭的信號。遲鈍的投資者仍然抱著他們的周期性股票,以為行業依然景氣,公司仍然保持高收益,但這一切轉瞬即變。精明的投資者已經拋售這些股票,以避免大禍。”、“當一大群人開始拋售某隻股票時,價格只可能往一個方向走。股價一下降,市盈率也隨之下降,使這些週期性股票看起來比以前更有吸引力,但這只是一種將讓你付出昂貴代價的錯覺。不久,經濟就會陷入停滯,週期性公司的收益會出現驚人的下降。在更多的投資者急於脫手股票時,股價將急落直下。在市盈率很低的時候買入收益已經增長了好幾年的周期性股票,是短期內減少你一半資產的有效辦法。 林奇的最後一句話道出了許多投資週期性股票的中國人近一年來的處境。 相反,高市盈率對周期性股票未必是壞消息,通常這意味著企業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不久其經營情況就會改善,收益會超過分析人員的預期,基金經理將急切地開始買入這隻股票。這樣,股價就會上升。 由於週期性股票一旦啟動便會漲個不停,所以大家都躍躍欲試。可是根據林奇的經驗,也因為周期性股票的實質是預期遊戲,使得要從它們身上賺錢倍加困難,“最大的危險就在於買得太早,等不及上漲又去拋掉。”林奇認為自己投資週期性股票的成績是中等偏上。 在這點上,投資週期性股票類似“賭”大勢反轉,尋找大底同樣充滿著艱難和挑戰。不過,區別在於,如果你是銅、鋁、鋼鐵、汽車或造紙之類週期性行業中的“內部人”,那麼是可以一試這類股票的,而能找到大底並行動的人則是鳳毛麟角。 慧眼識股的高手 林奇時代的麥哲倫基金的另一隻重倉股房利美也值得一述。 不同股票有不同的買法。有些股票是因為“沒什麼其他股票好買了,買點這個”;有些是“可能這股票有潛力”,也買了;還有些股票是“現在買入過兩天拋出”;有些股票是“替丈母娘買點”的,還有人“替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們買的”,有的是“賣了房子買進股票”,甚至“把房子遊艇全賣了,就是要買這隻股”;最厲害的是“房子遊艇全賣了還不算,要叫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們也跟著賣,然後拿了錢去買這隻股票。” 林奇認為,房利美正是最後的這類股票。 留意美國經濟的人,應該知道房利美這家住房抵押貨款公司,在1938年由美國國會創建並獲得政府信用支持,後來在60年代初實現私有化。其主要職能是購買抵押貸款資產,然後將基金打包成債券出售給投資者。 2004年,房利美爆發會計財務醜聞,2005年4月初,老謀深算的格林斯潘一改過去模棱兩可的態度,堅決要求限制房利美和另一家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的規模,因為兩家公司的規模已接近全國住房貸款的四分之一,它們卻在利率和提前償付方面存在重大風險。 這已不是房利美第一次面臨危機了。 70年代,房利美的經營模式是“短借長貸”,以較低的利率借入資金,用這些錢買入高利貸的長期按揭貸款,賺取利差受益。到了80年代初,短期利率躍升到18%—20%,但公司在70年代購買的長期借款利率為8%—10%,利差收益反而為負值,於是股價從1974年的9美元跌到1981年的2美元,並傳言即將破產。也就在這時,房利美結束了“短借長貸”的行為,採用了包裝抵押貸款,創造了一種“按揭支持證券”然後賣掉的盈利模式。 這樣,當時的房利美從中獲得了很高的佣金收入,並把利率風險轉給了新的買主。 林奇投資房利美的過程十分曲折。他在1997年在5美元建立了頭筆倉位,但很快就拋掉它,只賺了一點錢。 1981年房利美的股價跌到了2美元,1982年投資市場因公司領導人和經營模式的變革,股價從2美元反彈到9美元,這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走勢。 1983年,房利美真正開始盈利,股價卻如一潭死水。 1984年底,房利美佔麥哲倫基金總資產的0.37%,而股價卻跌了一半,從9美元跌至4美元。 1985年,林奇覺得房利美的歷史負擔問題解決得差不多了,增倉至2%,房利美成為進入麥哲倫基金持倉前十位的股票,而房利美的股價從4美元已反彈到9美元。 1986年,林奇將房利美持倉量收縮到1.8%,而房利美股價從8美元漲至12美元,公司盈利也從去年的每股0.52美元提升至1.44美元。 1987年,房利美股價震動頗大,這也和當年的股災有關,股價從12美元升到16美元,後又跌到12美元,再回到16美元,最後在10月份的大暴跌中跌至8美元。這時麥哲倫基金持有2%—2.3%的倉位。 1988年,林奇將房利美增加到基金總資產的3%,而公司每股盈利已達2.14美元 1989年,林奇發現巴菲特也持有220萬股房利美股票,便在年底加倉房利美至基金資產的5%,這又是重倉股的最高限額。這年,公司股價終於從16美元漲到42美元。 1990年,房利美因海灣戰爭從42美元跌至24美元,後又漲到38美元。 1991年,林奇離開麥哲倫之後,後任經理蕭規曹隨,仍保持該股票的頭號持有倉位,股價則從38美元漲到了60美元。 由於富達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也同樣重倉持有房利美股票,結果在整個80年代,它們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利潤。在當時,這在金融史上是破紀錄的事。 面對今天淒風苦雨中的房利美,林奇會再度出手嗎?我們不清楚,可是,從當年林奇的投資房利美的經歷來看,他能獲得這樣的成功是絕非偶然的。 因為這時,林奇從一隻活躍的兔子變成了耐心的烏龜。 確實,林奇對投資房利美的描述讓人想起了另一位著名的基金經理和價值投資大師約翰•奈夫的經典故事。從資歷來看,約翰•奈夫是林奇的前輩,他在1964年便執掌威靈頓公司旗下的溫莎基金,一直到1995年退休,而一直到1983年,林奇的目標便是赶超全美第一的溫莎基金。奈夫比林奇做基金經理早了13年,卻晚離開4年,在30餘年的投資生涯中,其投資業績的每年平均值超過市場報酬率3%以上。從復制效果看,每年3%,只要24年,原本的投資便會倍增。如果投資人在1964年投資1美元,到奈夫退休時已是55.46美元。 |
||||||||||||||||||||||||
台中網頁設計 防水工程 台中駕訓班 花蓮裝潢 節能燈具 5856資訊網 辦門號 淨水器 台中抓漏工程 台中便當店 指油壓 台中衣服批發 仁義牛肉麵 酵素 台中染髮店 毛筆保濕器 台中電腦回收 台中牛肉麵店 美髮材料批發 太陽能充電器 房屋工程 空壓機 台中石材美容 甜甜圏 塑膠射出成型 室內設計 台中會計事務所 搬家公司 台中汽車美容 汽車修配廠 台中室內設計 網頁設計 台中染髮 有形有色 火鍋店加盟 正宗本舖古早味蛋糕 VENT 台中清潔公司 堆高機零件 收購 循環木 音樂餐廳 | ||||||||||||||||||||||||